1)第二百九八章 蔬菜盲盒_大明次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囤积居奇一直都是古代朝廷最痛恨的事情,不论是粮食,煤炭,盐,只要任何可以赚钱的东西,这些商人都不会放过,汉宣帝时,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请在边郡设立常平仓,“谷贱时增其贾而籴,以利农,谷贵时减贾而粜”,取得显著成效。

  后来,建立常平仓成为国家制度,通过粮食的“籴入粜出”,对整个社会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。

  但就像私营企业总是比国营的有活力一样,给自己挣钱总比为国家服务,积极性来得要高。

  所以即便是对于粮食等战略物资实施了官营,那些想挣钱的商人们还是有办法利用囤积居奇来挣钱的。

  宋仁宗天圣三年(1025)十月,权三司使公事范雍说:“天下和籴和买夏秋粮草,虽逐处开场,多被经贩行人小估价例,外面添钱收买。候过时,乘官中急市,即添价却将籴买者中卖。”

  什么意思呢?说宋朝官府向民间收买物品时,实行“时估”制度,每旬由官府召集当地行会商人共同评议决定收购价格。收购粮草,也是如此。

  但“经贩行人小估价例”,也就是这些商人们商议粮食价格的时候,却不是为官府着想,节省收购资金,而是设计多赚官钱。官府市场定价低,绝大多数贩运者当然不会卖给他们。

  而另一部分资本雄厚的粮商却在外面加价截留,收购囤积。等到官府籴场完不成收购任务,无法向上级交差时,必然会加价收购。奸商趁机将囤积之粮抛出,坐取暴利。

  粮商这种奸诈手段,也用于官府收购常平仓米。

  元祐元年,司马光在奏札中揭露得更加清楚:“又有官吏不察知在市斛斗实价,只信凭行人与蓄积之家通同作弊。当收成之初,农夫要钱急粜之时,故意小估价例,令官中收籴不得,尽入蓄积之家。

  直至过时,蓄积之家仓廪盈满,方始顿添价例,中籴入官。是以农夫粜谷止得贱价,官中籴谷常用贵价,厚利皆归蓄积之家。

  实际上,籴场官吏查清当地市价本非难事,不过投足之劳。他们之所以会“不察知在市斛斗实价,只信凭行人”,也就是不做市场调查,仅仅是听商人的估价,恐怕是官商串通一气的结果。

  就算是到了现代这种奸商的行为也是比比皆是,只要国难,就一定会有大老鼠,远的不说,就说现在的蔬菜盲盒,哈哈...盲盒是近些年流行起来的一种玩偶商品,起源于岛国的福袋。

  买家不知道盲盒里会装着什么样的玩偶,买来拆开的那一刻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样的惊喜。

  如果是心仪已久的玩偶,会有突如其来的一种幸福感,仿佛被幸运之神眷顾一般。

  而没想到这种商业模式,居然日前被有才的菜贩子“拿来主义”,应用在了国难的蔬菜市场上。美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rm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