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295章 井陉县城_回到清朝做盐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鸣一起向边上的县衙走去。

  井陉县就两座城门,一条街道贯通东西,站在东门抬头就能看到西门。

  确实很小。

  街两边有些店铺。其中最多的就是卖陶瓷的。

  见到董书恒在张望,王宏鸣赶紧解释道。

  “总统,我们井陉县盛产陶土,陶瓷是我们一项重要产业。”

  “不过淘窑都在北山矿区。县城这边的店铺相当于展示区。我们这边的陶瓷产品主要还是卖给长城公司,由他们卖到北方各处去。”

  这实际上还是走的淮海军产销一条龙的路子。

  “你们这里的窑工都是哪来的?”

  “哦,此处本就有一座官窑,我们接手这里的时候窑工都还在。”

  “窑工的待遇,一定要提上去,这算是技术工种,可不要跟朝廷一般苛待窑工。”董书恒叮嘱道。

  “嗯,总统还请放心,都是按照我们的惯例在做。”

  董书恒点了点头。

  在满清,窑工也属于贱籍。

  明明每年出口陶瓷,给清廷带来了大量的白银。可是朝廷就是不知道对窑工好一点。

  没有盼头,人又如何能够发挥出创造力呢?

  多少年了,中国的陶瓷工资停滞不前。

  “回头你们打个报告给商务部,让他们从景德镇那边派几个大师傅过来交流一下。你们这里也可以派人去景德镇那里参观。”

  景德镇可是瓷都,是国内陶瓷领域的带头大哥。

  淮海军接管景德镇以后,整合资源,建立了一个陶瓷的研发中心。

  形成了以淮海军直属的陶瓷公司为首,多家私营陶瓷公司共同发展,共同竞争的局面。

  这是一种良性的状态。现在景德镇已经试制出骨瓷。历史上正是骨瓷的出现,让中国的陶瓷出口大大下滑。

  骨瓷晶莹剔透,而且还坚固,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审美,尤其是适合做为餐盘使用。

  而华夏国内的市场则更加追捧华丽。

  至于西边和北边的牧人,他们还没有那么挑剔。大部分牧民用的还是陶器。

  董书恒觉得商品好不好全在于顾客的需要。满足客户需求的才是好东西。

  “总统,如果可以这样那就太好了。”王宏鸣听了董书恒的话眼前一亮。

  他们井陉产的陶瓷品质一般,走的是低端路线。

  客户多是平民百姓,还有北边的蒙古鞑子。

  景德镇的陶都名声,谁人不知。要是能够得到指点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

  最好自己手中的师傅能够学到几手绝活,到时候他们井陉这边的瓷器要是也能扬帆出海就好了。

  这年头,最赚钱的还是海贸呀!

  “你们太行也是淮海军的体系,况且井陉属于北瓷一脉,跟景德镇交流是一件相互促进的好事儿。”

  董书恒是这么想的。不过王宏鸣觉得自己这边是纯粹在占人家景德镇的便宜。

  此时众人已经进了县府。这个县府也就是两进而已,前面是县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rm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