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532章 王钩的思绪_明末最强钉子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火炮营军士的技能考核中,上等军与下等军的区别就在于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。

  其实,随着关外各种相关炮具的逐一打造完成,以及大量的实弹练习,不断地纠正错误。

  再加上炮镜和千里镜的应用,青牙军的火炮营在操炮技术上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。

  即便是随便一个火炮学徒,在外人眼中也被视为大师级别的人物。

  而药包的使用早已普及,并非新鲜事物。

  自从青牙军开始使用定装纸筒弹药以来,火炮的火药也采用了定装方式。

  最初使用纸张,后来改为棉布,霰弹丸也同样使用了弹包。

  王钩现在思考的是药包的材料问题。

  使用棉布药包会导致炮膛内,残留未完全燃烧的残渣和烟垢。

  需要用湿拖把清理炮膛,以免炮膛过热或因微小火星引发火药自燃。

  这不仅增加了清理工作,还延长了铁炮的冷却时间。

  王钩清楚,相比铁炮,黄铜炮或青铜炮的冷却时间要短得多。

  但考虑到成本因素,显然青牙军不可能采用黄铜炮或青铜炮。

  因此,他知道必须在药包上寻找解决方案。

  如果能够使药包燃烧更加充分,就能减少炮膛过热的情况,从而大大加快重新装填的速度。

  王钩回忆起不久前的一件事,那时还未出征,他在房间内不慎引发了火灾,幸好及时扑灭。

  在那次事件中,王钩注意到了一个现象,房间内的几匹布料被烧毁,其中包括棉布和丝绸。

  丝绸燃烧得非常迅速,几乎不留任何灰烬,而棉布则留下了较多的残留物。

  这个观察给了王钩一个灵感:既然丝绸比棉布更容易燃烧,那么是否可以将弹药的药包材料改为丝绸呢?

  不过,当初将药包从纸质改为棉布时,就已经有不少人私下里骂他是败家子。

  现在如果改用更为昂贵的丝绸作为药包材料,恐怕会引起更多的非议。

  这个忧虑在王钩的脑海中出现,便瞬间被抛之脑后。

  他才管浪不浪费。

  大将军说了,只要能改进火炮,尽管去做便是。

  带着满腹的心思,王钩随着大军前进。

  ……

  宁远城,即宁远卫卫城。

  始建于明朝宣德三年(公元1428年),后在清代改称为宁远州城,直至后世又更名为兴城。

  根据史料记载,明宣德三年时,宁远城的周长约为五里九十六步,城墙高达三丈,设有四座城门。

  到了宣德五年(公元1430年),又对外城进行了扩建,使其周长达九里一百二十四步。

  随着辽东地区战事的频繁发生,宁远城经历了不断的修缮和加固。

  如今,宁远城的城墙高度已增至三丈二尺,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雉堞,高度为六尺。

  每座城门都配备了瓮城,城门上方建有城楼,城墙的四角则设有角台。

  城内中心位置建有钟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rm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